第(2/3)页 等杨夫人回到家里,将今日的事儿对杨知府学了一遍,杨知府就气得扇了她一个耳光,骂道:“无知妇人,真是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”又指着杨夫人的鼻子道:“我让了你这么多年,你却丝毫没有长进,还动辄就给我得罪人,妨碍我发财。——我今儿受够了” 说完,杨知府就把杨夫人屋里的彩蝶、彩云、彩环和彩秀叫了出来,道:“老爷我今儿就给你们开脸做姨娘。以后这后院里,你们四个要辅佐夫人,好好管家。不得争风吃醋,胡乱争斗。若是让老爷我知道,将你们一个个都卖到窑子里去” 彩蝶今儿才被惊吓过,就首先第一个出来行礼,又对杨知府垂泪道:“多谢老爷体恤。婢妾一定好好服侍老爷、夫人,绝不敢调三窝四,惹得老爷和夫人心烦。” 杨知府对彩蝶最为心爱,如今眼见爱妾哭得梨花带雨,便拉着她去屋里好生一顿抚慰。 杨夫人气得还要跳脚,杨知府却早有防备,就叫了几个虎背熊腰的婆子进来看着杨夫人。 杨夫人厉害一世,却终于栽了个跟斗。眼见她握在手掌心的丫鬟翻身成了姨娘,还要同自己一起掌管后院,就气得瘫在了地上。 等杨知府从小妾屋里出来,回到正屋,才见到夫人已是瘫在床上。便赶紧让人去找大夫。 大夫来看过之后,说杨夫人这是小中风,只要好好保养,以后还是能起身理事的,只是脸歪嘴斜是免不了的。 杨知府叹息,也知道自己这个夫人跋扈了一辈子,临到这个年纪,却还是心高气傲。也都怪自己,想着她自贫贱之时就跟着自己,一直对她礼让三分。就算她不让自己纳妾收通房,自己也认了。后来也偷偷摸摸地要过不少女人,却尝到偷的甜头,也索性不纳妾室,还能得个好名声。 现在看来,与众不同是不行的,是要付出代价的。还不如一开始就大大方方收通房,纳姨娘。这杨夫人也不会被自己惯得不知道天高地厚,为一点点小事就气得中风。更何况如今他们在辉城,也不能一手遮天了。 江南第一大帮派的帮主宋远怀做了辉城城主,且能拥兵五千。自己这个空头知府,拿什么跟人争?难道用知府衙门里那些个姓宋的衙役? 杨夫人认不清形势,要再让她闹下去,将宋家人得罪狠了,他们夫妇俩,还有两个嫡子,一个嫡女,谁都别想讨到好去。——如今还是乱世,手里有兵就是强者。他们这些文官,不过跟着武将们喝点儿残汤,吃点儿剩饭罢了。 想到此,杨知府就坐在杨夫人的床前,低声把如今的局势给她说了一遍。 屋里伺候的人都让杨知府撵出去了,就只有夫妻两个人在屋里。 杨夫人虽然口不能言,耳朵却还是听得见的。 听见杨知府给她说的话,杨夫人嘴里唔唔有声,眼睛怒瞪着杨知府,似乎很不同意他的说法。 杨知府口干舌燥地说了半天,发现杨夫人还是怒目圆睁,便懒得再解释,就起身拂袖而去。 出了屋门,杨知府只让杨夫人的丫鬟好好伺候她,从此再也不进正房的门。 杨夫人的中风好些了,起来一看,发现后宅已成了姨娘们的天下。 而杨知府为了同官宦人家女眷来往好看些,又从外面抬了个良家子的贵妾童氏进门,专门为他打理人情往来。 这个童氏小户人家出身,却禀性聪慧,只点拨了她几句,就将内宅里的事料理得井井有条。且又性子柔顺,说话做事都极有章法,比杨夫人当家的时候,要少得罪些人。 第(2/3)页